第八百六十二章 诸国使臣离开-《大炎不良人》
第(2/3)页
李承德微微挑眉,随即点点头,随即,他想到了什么,脸色微微一变,说道:“当年那件事,如果他知道的话......”
李承贤收回目光,淡淡道:“知道又如何,我们没有选择,那个人也没有选择,至于他,现在他有选择,可也没有选择,尽人事,听天命吧。”
李承德闻言,不在多说什么。
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,李承贤突然说道:“陛下马上要组建一支新军,你从越王军当中抽调一部分人过来。”
“新军?什么新军?”李承德疑惑道。
“破劫军!”
听到这个名字,李承德瞳孔骤然收缩了一下,随即眼神微动,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陛下不会让他来带领这支军队吧?”
李承贤转过头,看着李承德,反问道:“不然呢?”
“那可是只有历代太子才能掌控的军队啊,陛下这么做......”
李承德没有继续说下去了。
“你安排好人手,做好这件事就可以了,其他的你暂时不用管,也管不了。”
李承德看着李承贤,欲言又止,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场声势浩大的拍卖会,一场多年难遇的赌石大赛,终于落下了帷幕,而长安城的动|乱,也很快随之消失从。
长安城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可生活在这里的人,是最接近权力中心的,而这里的达官显贵更是茫茫多,别从三年前开始,长安城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有家族破灭,可每一个家族的倒下,就会有更多的家族上位,长安城还是那个长安城,只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停的变化罢了。
这段时间死了很多人,成为了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活,越是靠近权力中心,机会越大,同时风险也越大。
马上就是年底了,每个人都很忙。
和谈已经接近尾声,有了鲜血的威慑,和谈进行的很顺利,各方就某些事情,达成了协议,然后和谈判结束,众人纷纷离开。
北蛮是最早离开的,来的时候,他们带来了不少东西,走的时候,也带走了不少东西,冬天不但对于生活在底层的百姓难熬,对于北蛮更是难熬,因此,这次回去的时候,他们带走了很多御寒的东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蛮使臣在离开长安城的时候,亲自去拜访了越王等藩王,还有就是皇子李璇玑,以及许一凡。
拜访藩王可以理解,拜访李璇玑也可以理解,可是拜访许一凡,很多人都有些看不懂了,不过,当得知北蛮使臣是邀请百货楼进驻北蛮的时候,他们瞬间明白了很多事情。
北蛮和大炎王朝虽然世代交战,可是双方的贸易往来,并没有彻底的断绝,只是,不管是北蛮的商人,还是大炎王朝的商人,想要去往对方的国境内经商,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,有能力这么做的势力不多。
百货楼的很多东西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都是和新奇的,也是北蛮那边需要的,而百货楼在大炎王朝各州郡遍地开花,也让北蛮看到了商机,他们需要这些东西,当然也想把他们的东西传播到中原来,算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事情。
对于北蛮的邀请,许一凡并没有拒绝。
北蛮使臣之所以离开这么早,是因为北海之地的人出来了,而且还来到了中原,这对于北蛮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儿。
北蛮之北是北荒,而在北荒之北是北海之地,在很多人印象里,北荒是一片荒芜之地,事实也确实是这样,但是,北荒虽然荒芜,却还是有很多人烟的。
每年冬天,北蛮就会叩关,一方面是他们需要生存下去,另一方面是因为北荒人的掠夺,北荒是比北蛮更擅长战斗的种族,每到秋冬季节,北荒的人就会出来进行大肆掠夺,以此来渡过冬天,而面对北荒的掠夺,北蛮不是没有办法抗击,只是,效果不大,他们只能把目标选择在大炎王朝。
北荒掠夺北蛮,而北蛮掠夺大炎,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食物链。
北荒之所以能够存在至今,不是北蛮灭不掉北荒,而是不能灭,不但不能灭,在有些时候,他们还需要帮助北荒,因为北荒就像镇北军一样,在抵挡北海之地的人出来。
然而,这次北海之地的人出来了,虽然出来的人很少,可是这不是什么好消息,这说明北荒可能抵挡不住北海之地的人了,一旦北海之地的人出来,北荒难逃一死,北蛮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因此,北蛮这次南下和谈,不单单是为了停战,还要联合大炎王朝,共同抗击北海之地的人。
若是以前,大炎王朝可能不会答应,可是,这一次,北海之地主动跑到大炎王朝的国都搞事情,而且一来就刺杀当今皇帝,被人欺负到家门了,大炎王朝怎么可能不反击呢?
这次和谈,大炎王朝已经答应出动一支军队去协助他们,这让北蛮顿时松了口气。
唇亡齿寒,北蛮和北荒是这样的关系,而大炎和北蛮又何尝不是这种关系呢?
在北蛮使臣离开之后,南唐的使臣也离开了,他们在离开之后,没有去拜访其他人,只是找到了许一凡,也邀请许一凡的百货楼去南唐做生意,许一凡也没有拒绝。
南唐王朝虽然建立的时间很短,可南唐的实力非常强,在南唐的背后,不但有南夷各大山寨的人,还有各大江湖势力,最重要的是还有巫蛊教在背后支持他们,如果不是南夷不适合大规模屯兵的话,估计现如今的南唐,其武装力量不会逊色大炎王朝多少。
尤其是战力方面,南唐的将士会的手段很多,虽然看起来有些花里胡哨的,可非常的实用,这一点,镇南军的将士是深有体会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