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而唐英于瓷文化最大的贡献,却是他所编纂的《陶冶图说》。 这是华夏历史上,第一本用图文形式把陶瓷烧制的流程呈现出来,详细记载了陶瓷烧制的各个流程的书籍。 这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凭证,功在千秋。 【奉敕奉敕编陶冶图,为图二十: 曰采石制泥,曰淘炼泥土,曰炼灰配釉,曰制造匣钵, 曰圆器修模,曰圆器拉坯,曰琢器做坯,曰采取青料, 曰炼选青料,曰印坯乳料,曰圆器青花,曰制画琢器, 曰蘸釉吹釉,曰镟坯挖足,曰成坯入窑,曰烧坯开窑, 曰圆琢洋采,曰明炉暗炉,曰束草装桶,曰祀神酬原。 各附详说,备著工作次第,后之治陶政者取法焉。 英所造者,世称“唐窑”。】 陆子安以《陶冶图说》为基准,重新编写了一部更直白、更详尽的书籍。 他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瓷工艺的理解,事无巨细地剖析了自己的研究过程。 图文并茂,言无不尽。 最引人注目的,则是陆子安对转心瓶和交泰瓶的研究。 转心瓶是一个形状看似平常的花瓶,它可以拆卸成两部分。 外瓶中央镂空,造型是莲叶荷花,内芯则可转动。 上有四名小童,下有亭台仙女,一旦转动,就如四名小童绕柱而行,仙女则驾舟穿越莲丛,匠心独具,巧夺天工。 交泰瓶则是把瓶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,二者彼此独立,又相互勾连,可作细微活动,却又不可拆分。 寓意上下一体、天地交泰,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、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。 时至今日,也无人能仿制出来。 最贴近的一次,是有位工匠仿制出了其形,花纹相同,但是瓶身却是相连的,不能活动。 陆子安经过反复的尝试和研究,终于制出了两件,也在这同一批瓷胚里面。 没有经过烧制,谁也无法确认会得到什么结果,所以陆子安也没有和任何人说。 三天三夜的烧制,陆子安从未歇笔,偶有睡眠,也很快醒来。 终于,在第三天的夜里,陆子安终于写完了这一叠宣纸。 一直轮班候着的青年眼都没眨地盯着他,见他终于起身,连忙凑了过来:“陆大师……” “嘘。”陆子安扫了眼睡着的众人,意思很明显:别吵醒他们了。 青年将陆子安扶到躺椅上,保持着书写的姿势太久,缓缓躺下来的时候,陆子安仿佛都听到了自己骨骼嘎嘣声响。 他恨不能就这样一觉睡过去,睡他个三天三夜才好。 只是下一秒,他猛然跳了起来:“住火!” 这一声,如晴空霹雳,惊醒了所有人。 负责守火的工匠连忙住火,犹自有些疑惑:“炉温还不够呀……” “看火。”陆子安抬了抬下巴:“火焰炽白,温度已经有1300℃了。” 没有人质疑他的决定,众人帮着上前打开炉门,除去炉中余火。 这是为了让窑温下降,以便于取出瓷器。 到了这一步,所有人都没了睡意。 众人眼巴巴地望着窑炉,恨不得这温度一下就降下来才好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