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杨锐的表现早就脱离了一般大学生的范围。事实上,国内的研究生也没有几个能在sci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,cell就更像是天方夜谭了,若非如此,又何必拿着摄像机来报道。 赵蕾也是一时着急,说了傻话,却被许正平和刘院长给笑的脸红。 她做了个深呼吸。好容易冷静下来,又继续采访道:“就我所知,普通的论文,引用数往往只有个位数,是这样吗?” 电视观众哪知道引用多少是什么水平,总得让他们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物。 “普通的论文能有三四个引用就不错了。我说的是对普通的研究人员,不是普通学生,学生论文没有引用也属于正常。”许正平站在杨锐面前,帮他把危险和风头都挡了。 要是别的年轻人,这会儿说不定要不高兴,杨锐却不想出风头,默默的站在后面。一点都不焦急。 赵蕾点点头,道:“这么说来,杨锐的3个引用……” “是3个cell引用。” “对,3个cell引用,是超过了普通研究人员的水平?” “不能相提并论,我说普通研究人员的论文有三四个引用,说的是他们的论文在长达数年、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引用。按照这样的标准,杨锐当前的引用数就应该是11个,而且在快速增长,你想想看,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数据,数年、十数年以后是怎么样的?”许正平这么说着,也是这么想的。 赵蕾又问了几个问题,再采访杨锐,见他没心思说话了,也就停下了摄像。 现在的摄像带不便宜,能省一点是一点了。 杨锐本人其实也处于震惊当中。 赵蕾是以普通人的角度来问话,自然问的又虚又简单,但杨锐自己知道一个月就有这么多引用代表着什么。 这妥妥是要火的节奏啊! cell的影响因子常年在30以上,也就是说,发表在这里的论文,过去两年的平均被引用数是30以上。 虽然肯定自己的论文在平均值以上,但开始一个月,光是cell的引用数就达到11个,彻底出乎杨锐的意料。 要知道,一篇论文发表以后的引用高峰往往在3个月乃至半年以后,一个月的时间,可以说大多数引用它的论文还没有写完呢。 这也是杨锐提前两年做出了钾通道的论文的好处。提前两年,就意味着自己要解决更多的问题,一些原本正在进行中的同类项目的引用,因此要落给杨锐的论文,而那些项目团队可能因此要面临解散或大变了。 “波澜壮阔呀。”许正平站在后边,手捧着纯英文的新月汇总,似感叹似评价。 …… 第(3/3)页